暖宝宝的发热原理及使用注意事项
暖宝宝又叫暖贴、暖身贴、热帖、一贴热、热力贴……等等,正经点儿的名字是自反应式暖贴或者一次性取暖片。最早又日本人发明,在 2005 年后陆续出现在国内市场,由于其利润可观,所以市场难免鱼龙混杂。准确的是“暖宝宝”的称呼单指的是“小林制药株式会社”生产的一次性取暖片,因为“暖宝宝”这个商标被他们抢注了!
暖宝宝发热原理
暖宝宝的发热原理主要基于一个被称为化学反应的过程。在暖宝宝内部,含有一种名为铁粉的物质。当暖宝宝被打开或撕开包装时,空气中的氧气与铁粉相互作用,引发了一个叫作氧化反应的过程。这个反应将铁粉中的铁与氧气结合,形成了铁氧化物。这个过程是一个外源性的放热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此外,暖宝宝通常还含有其他物质,例如盐和活性炭。这些物质在反应中充当催化剂,加速了铁粉与氧气的反应速度,并进一步增强了发热效果。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暖宝宝能够迅速地变热,并持续一段时间。
暖宝宝由明胶层、原料层、无纺布袋三部分组成,明胶层作用是不透气,防止产品在使用前就发生反应。原料层则置于无纺布袋内,含有铁粉、活性炭、无机盐、水等合成的聚合物,在空气中氧气的作用下自主发生化学放热反应,一般可持续 12 ~ 20 小时。这种反应过程是从我们扯开真空包装的时候开始的。
这东西真正的技术含量是在无纺布袋上面,无纺布袋是由微孔透气膜制作而成,当我们扯开包装袋,无纺布袋暴露在空气中时候,氧气通过透气膜进入原料层引发放热反应。质量合格的无纺布袋每分钟进多少氧气是有严格要求的,劣质的暖宝宝,透氧太快,刚贴上温度就高得让人受不了,而且很快就放热完毕;如果透氧太慢,会觉得不够热。好的暖宝宝温度会恒定在 50°C 左右,并且持续 12 ~ 20 小时。
正确使用暖宝宝
使用时要贴于内衣的外侧,不要直接贴于人体皮肤上。不要在使用于电热毯等取暖器具的同时使用暖贴,睡觉时不要贴身使用暖贴。避免长时间使用于身体同一位置,随时注意观察皮肤状况,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低温烫伤。
暖宝宝使用注意事项
糖尿病、脉管炎、截瘫、中风后遗症或者血液循还不良的人不适宜使用暖宝宝,主要是由于这些人的肢体末端感觉减退,对热刺激反应敏感性低,发生低温烫伤时候不能及时被身体发现。幼儿使用也需要十分谨慎,原因是发生低温烫伤时,婴幼儿表达能力欠缺,遇到家长大意,也会造成低温烫伤。
什么是低温烫伤?
“低温烫伤”是指皮肤长时间接触高于体温的低热物体所造成的烫伤,主要是使用电热毯、热水袋、暖风机等取暖物品不当所造成。
冬天时,皮肤对外界温度不敏感,熟睡后仍贴着保暖用具长时间未变换位置,容易造成烫伤。当皮肤接触70℃的温度持续一分钟就会被烫伤;当皮肤接触50℃的温度持续5分钟时,也可能烫伤。
与高温烫伤不同的是,低温烫伤疼痛感不太明显,表面看上去不太严重,仅在皮肤上出现红肿、水泡、脱皮或发白,但如果低温热源持续作用,会逐渐发展为真皮深层及皮下各层组织烫伤,造成深部组织坏死,如果处理不当,严重会发生溃烂,长时间无法愈合。
低温烫手后怎么处理?
如果只是出现红肿、水泡、脱皮或发白的情况,尽快进行冷疗:即用冷水对创面进行淋洗,或用包裹冰块的毛巾冷敷。冷疗能使创面迅速降温、减少热力对组织的继续损伤,减少创面渗出和水肿,同时还能减轻疼痛。
冷疗开始的时间越早越好,持续时间最好达到20分钟以上,直至创面不感疼痛或疼痛显著减轻为止。如果局部有水泡形成或者表皮破溃了,就需要去烧伤专科医院进一步治疗。就诊途中可以用清洁的被单或毛巾外裹创面。切忌涂抹有颜色的药物,如红汞、紫药水等,以免影响对创面深度的判断;慎用油膏,以免清创困难,同时也不利于热量散发。更不要涂酱油、“老鼠油”等所谓的土方,不仅对创面毫无益处,更容易导致感染。
怎么预防低温烫伤?
对于婴幼儿、高龄人群、生活不能自理以及感觉功能障碍者在应用取暖设备时应格外警惕,避免将取暖设备长时间接触皮肤及放在某一部位。皮肤和热源之间采取一定的隔离手段,比如厚一点的毛巾等,而且要确保妥善包裹取暖设备,以免在睡梦中包裹物脱落而烫伤。合并糖尿病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者要尽量避免使用皮肤接触类的取暖物品,即使使用更要随时注意皮肤情况,以免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