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照的垂直衰减原理研究
光照的垂直衰减原理研究
摘要:关于“和谐”,一位睿智的艺术家毕加索向大家作了精辟的解析,他说:“只要和谐,我的画可以做到‘鱼在天上游,鹤在水上飞。”如今“和谐教育”对我们的地理课堂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其中之一就包括研究学情,采用分层教学,我们不能妄想学生一次清、齐步走的激流勇进,但能期盼所有学生起步走,朝前走;不能仅仅追求成绩的提高,却期望每一个孩子学习习惯、知识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发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的地理课堂教学与管理模式探讨。
关键词:和谐地理;学生;教学
中图分类号:G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2-0292-02
1重点类学生――上层乔木林
上层乔木林占据了热带雨林的最顶层,使自身发展成了雨林的骨架和主风景线。同样,在菁菁校园里,重点类学生是“精品”的形象代言人,他们消耗的是学校的最优师资力量,这批学生往往形成领头雁,他们控制着整个雁阵的速度和方向,他们的成败影响到一所学校的生命线。对这批学生的特点研究和管理策略探讨尤为重要。
1.1重点类学生的学情研究
研究学生的学情,使每个学生得到最优自我发展,这是“和谐教育”的一种体现。一般重点类的学生,往往是智商、学习能力和基础较好的学生,他们往往因为自己能成为重点对象而产生极大的优越感,对自己的能力评价很高。
1.2重点类学生的地理课堂教学与管理模式
首先要明查暗访,寻找真正的领头雁。一旦确定了一批领头雁之后,便采用强大的“人盯人”战术,密切关注其各种能力的发展趋向,甚至包括非智力因素:如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的确定,情感、兴趣、爱好的调控等等,这样做的宗旨是确保领头雁的地位并发挥其强大的“舵手效应”,引领着整个雁阵不断地快速向前推进。
其次,在重点类地理的课堂教学中,我构建了以下模式:
①建立“全球定位系统”,构建心理地图:在地理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查找使用地图的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根据经纬网、轮廓以及主要的地理要素进行空间定位的能力。而且这一切都要在没有参考地图的情况下进行,这就决定了地图教学的记忆难题。而地图偏偏又是地理学科的“眼睛”,是地理能力的载体和切入点。所以,我首先制作了大量包含各种地理要素的地图FLASH课件,以游戏、竞赛的形式等,不断刺激学生识图的兴趣。其次,我印制了大量政区地形空白图,要求把世界气候、板块等要素用彩色笔进行涂描。第三是用主要的经纬线把各种地理要素进行串联,同时画出大致的地形剖面图,并结合大量的高考考点进行命题训练。最后,在学生脑海里形成的“全球定位系统”中增加一些明显重要的控制点,如马六甲海峡在(100°E,O°)附近;美国的新奥尔良为(90°W,30°N);等等,以增加学生全球快速定位的能力。
②形成地理能力:地理能力包括提取各种信息的能力}筛选有用信息,调用知识和迁移知识的能力;答题技巧和规范能力等等。这里,我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首先用最快的速度展示有关主题知识网络,然后用课件向全体学生展示学科内综合性很强的典题,接着留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按照定位――提纯要素――调用“知识库”――逻辑推理――规范答题的流程,进行大量的“采分点”踏点训练。然后让学生来讲解,对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进行专项训练。在具体操作的时候应注意:先慢后快,先疏后密。
2普通类学生――中层灌木林和绞杀植物
2.1 普通类学生管理模式探究
普通类学生的特点探究:首先该类学生是一种“喜光植物”,他们非常渴望有好的学习环境,但由于各种自身因素,他们只能成为中层“灌木林”,在老师的心目中,他们都属于“乖孩子”型,但由于基数庞大,反而容易被老师忽略;而有的学生智商和情商都非常不错,但由于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使其潜力难以发挥。其次,这类学生梯度大,对地理新知识的接受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也截然不同,于是,在地理课堂中,常出现这样的局面:一个问题还没问完,便有一些学生抢先喊出了答案和答题的思路,而有的学生却连题目还没读完,如果遇到一个粗心的老师,久而久之,他们便日渐成了人云亦云了;一道基础题,教师已经提了很多遍了,但有的学生就觉得是上新课一样,而有的学生则早已经能熟练的运用知识了,他们便会感到厌烦,如果这时遇到没经验的老师,还会以为这部分同学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态度极差呢!以上局面的出现,强烈要求一种以“和谐教育”为指导思想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那就是无论从目标的确定,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以及评价机制,都要仔细研究学情,仔细研究每一个学生,绝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才能达到最大的教育教学效果。
2.2普通类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1)备课环节:不仅要研究教材与考纲,还要仔细研究学生,除了基础知识的讲解,其他方面如教材的教法、问题的设计和评价机制、学生的学法辅导等等,都要针对每一类学生,要不断的刺激学生的课堂主体参与意识,“要让每一个孩子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
(2)上课环节:
①重组基础知识,重点难点要分解。如光照图在高考中的分值比例尽管不高,但其相关的知识体系却非常庞大,所以是一个公认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在光照图的讲解时可以分解为若干专题,不断的反复训练,才能真正的突破难关。
②课堂问题的设计要针对每一类学生,千万不可被表面的“繁华”所迷惑。当有学生在迫不及待的抢答时,我便会冷静地观察每一位学生,然后向学生解说:“一般说来,男生的思维比较敏捷,但失误率较高;而女生思维尽管较慢,但比较细腻,我们能不能听一听女生的高论呢?”就这样不断的调控,渐渐地男生们多了一些细腻,女生们也磨练了自己思维的反应速度和口才水平。可以说,我们有时要“甘于寂寞”,这样的课堂反而更有显得“和谐”。
③作业、测验等反馈以及评价机制:在地理教学中,经常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教师讲课简直如行云流水,学生反应很好,觉得老师的素质真好,可就是作业不太会做,每次测验成绩不理想,但每次作业、试卷讲评时,只要稍做引导,他们又好像“恍然大悟”了。这时有不少老师便会这样评价:这批学生智商有问题,或是认定学生练习做的太少等等。其实,这里面尽管有学生“学”的因素,但更多的还是教师“教”的问题:因为教师对教材内容可以说是倒背如流,并将多年的心得充分提纯,过度包装,学生在课堂里不能及时充分还原展开,从而导致思维的断层。因此,这些作业和测验的反馈结果必须再次指导教学,那就是我们在备课和讲课时,必须根据学情,将自己的思维重心降低,面对一个常见问题,要有意识地营造陌生感、新鲜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最好忘记自己是教师……”。另外,我们要做到;作业、测试要分为选做和必做题,外来资料必须重组,自
己编制符合本校具体学情的资料,其学分评价应该用综合指标,充分考虑增量系统等等。
3学困生――下层喜阴植物
与以上两类植物不同,下层喜阴植物,几乎不需要任何阳光,但它们却同样离不开空气、养分的滋养,同样用全部的生命奉献着自己的精彩,这就是我们的学困生,尽管他们人数不多,但如果对这部分学生认识不足,或不加以科学管理和调控,那最终只能是利少弊多,有时甚至会让你“一世英名,毁誉一旦”。对这部分学生特点和对策必须充分做好研究,敬而远之只能让局面更糟。
(1)学困生特点探究:首先要认定他是一个学生,同样需要你的滋养和呵护,但由于多种原因导致他的学习暂时“落伍”,不能适应常态学习。其次,这些学生的情商一般比其他同学好,社会交际网复杂,道路宽广,尤其是家庭实力雄厚,家庭对其学业上几乎不作要求,若孩子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文凭,那只不过是一种“锦上添花”。这样,在高中求学阶段,他们的内驱力几乎为零,更不用说学习常规了。
(2)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策略:首先是“让自己成为他们之中的一份子”,研究他们的兴趣和爱好以及特长,并不断地与之交流切磋,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吸引他们,从而产生一种“亲其师,重其道”的感觉,并在他们尘封多年的情感“解冻”之际与其谈谈人生,谈谈无悔的青春。其次是采用非常规教学法,我经常与学生相约一些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事,(如去茶馆喝茶或卡拉OK等)而兑现的前提是学生的进步。再次,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我也经常为他们设计一些问题,但一般都在事先告知、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由于在其它学科中很少被提问或由于经常“一问三不知”而被同学嘲弄,可是在地理课堂中,他们却体验到了久违的吃惊、佩服的眼神。另外,在每次测验之前,我都要把有关的重要的考点知识和考试范围再做圈定,并叮嘱他们精心准备,所以他们经常考出别人意想不到的成绩,这样,他们对地理的学习越来越规范了,对自己的要求也越来越严了。
作为教师,只有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理,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这样,往往会有神话般的奇迹出现。
4前三者内在的“和谐”关联
就像热带雨林各成员纷繁芜杂装点着整个丛林一样,每一类学生的每一个成员都在装点着你的地理课堂,无论他们是“和弦”,还是“颤音”,都能构成美妙的乐章。三类学生绝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的,当你用你的娴熟的教学技能浇灌“上层乔木”时,不仅能促使其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而且也为后两类学生培养了大量的“地理辅导员”,在你忙的力不从心之际悄悄地为你排忧解难;当你用你的独特的人格魅力哺育“喜阴植物”时,所有的同学都觉得自己不是“被爱遗忘的角落”,而是老师的“掌上明珠”,而“喜阴植物”的每一个成功,对前两者又是深深的触动,他们终于渐渐地明白“有心者,事竟成”的真谛。这时,“中层灌木林”前有榜样,后有“追兵”,便会产生地理学科中强大的“补偿流”效应,在没有风力推动的情况下浩浩荡荡的向前进,于是,你的整个地理教学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良性循环,也成功地构建了一种真正和谐的地理教学课堂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