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网_生活中的科学原理解析

激励员工的原理与方式

原理图集原理 2024-11-13 15:39

激励员工的原理与方式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认为,激励对于调动公司员工潜在的积极性、出色地完成工作目标及不断提高工作绩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谓激励,主要是指激发人的动机或工作热情,调动人的积极性,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

一、激励的基本原理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主要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等。要想正确的实施激励,必须要了解和分析人的需要,以便根据人的不同需要,选择适当的激励方式。每个人都潜藏有多种需要,只不过在不同的时期,所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强烈程度不同。人的某一种需要得到相对满足之后,另一种需要也就随之产生,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是激发人的行为的主要原因和主要动力。需要理论告诉我们一个基本道理,既然人的需要是客观存在的,就应根据不同时期,不同人的需要,找出相应的激励因素,采取相应的组织措施,正确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以实现组织的预期目标。

按照心理学家赫兹伯格的“双因素论”,将激励划分为内部激励和外部激励两部分。内部激励源于员工对某项工作本身的认识和兴趣、成功的满足和对创造性活动的愉快感,即员工对本身行为活动感兴趣,通过自我评价获得满足感。这种满足无需外力推动,不必外来奖赏,完全是一种内心感受,如员工在生产中发明创造、技术革新、创优活动等不需他人奖赏,也能自我满足。这种感受是成为提高员工内在积极性的持久动力。外部激励则是由生产活动的外部物质条件、奖惩制度、管理环境等刺激产生的激励。如人们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为了晋级,为了名誉,或为了避免批评、扣罚、处分等而对某项工作引起重视,这种激励不是产生于此工作本身,而是由外部因素控制的。

二、激励的原则

1.公平性

员工们首先思考自己从工作中得到的 (产出)以及投人到工作中的(投人), 然后把自己的投人一产出比和其他相关人员的投入一产出比相比较,如果得出的比率与相比较的其他人的比率相等, 那么就处于公平状态。当他们发现比率不相等时,也就是说员工认为自己的报酬过低或过高,他们就会感到不平等,难以起到激励的作用。

2. 物质激励与精神相结合

物质激励满足的是人物质方面的需要,在现实的社会中,物质激励甚至可以满足人的尊重和自我实现等精神需要;而精神激励满足的是人精神方面的需要。因此,任何只满足人的物质需要或精神需要的激励都是低效的。我国公司长期以来重积累轻消费的观念,都是片面的激励。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些顾此失彼的激励己经遇到了挑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人才对物质的追求是正常的、合理的,公司应该意识到并在以往成功的精神激励的基础上,引入物质檄励,保证公司人才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都得到满足,从而提升激励的效率。

3.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相结合

员工目标与公司目标的一致性是公司经营管理者采取各种管理方式和技巧以期达到的目标。公司可以通过奖励、培训和建立共同愿望等使员工有意识地将个人目标与公司目标拉近,要给员工充分发展的机会和空间,将个人的目标纳入公司发展的目标的同时获得自身的长远发展,使个人与公司共同成一长,实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高度统一。

4.约束与激励结合

无约束的激励将会导致员工的放任和懈怠,在获得短期的激励效果后,这种激励就会失去存在的意义;同样,片面地依靠制度来管人,强调员工的责任,而忽略激励的作用的做法,同样难以真正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三、激励的方式

1.培训激励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 科技与知识的更新周期愈来愈短。因此要充分发挥培训的激励作用, 把个人对企业的贡献与培训挂钩, 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 要给予奖励性培训, 包括可以自主选择与本岗位相关的专业培训或高一层次的学历进修, 还可以选拔优秀人才到国外进修、学习, 以此来满足科技发展对人才知识更新的要求, 使他们的技术与知识的更新速度走在行业。

2.情感激励

人都是有感情的。在生活当中人人都有这样那样的困难,这个时候,领导一定要真心真意帮助他们解决实际性困难,从情感入手,把完成生产任务和班组管理融入到情感之中。每一个人都希望受到别人的关怀,尤其是领导对下级的关怀,是一种以感情激励员工生产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公司领导对员工的思想、工作、家庭、个人生活等方面应经常给予关怀。领导的关怀可与员工在感情上形成共鸣。与员工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既增强了领导的凝聚力,又使员工感到公司的利益不仅仅与领导者有关,而且也是与自己休戚相关的,自己应与领导一起关心公司,搞好公司。

3.榜样激励

榜样是人的行动的参照系。作为主管人员应该建立起科学、合理、引人的“参照系”,把人们的行为导向实现公司 目标。榜样是在人们的群体行为中孕育、成长起来的,被群体公认为思想进步、品格高尚、工作出色的人。只有这样的榜样,才能受到大家的敬佩、信服,因而也就具有权威性。那种仅凭主管人员的好恶,人为拼凑、拔高的榜样,不仅起不到激励的作用,反而会引起人们的反感,挫伤人民的积极性。所以在树立榜样时一定要实事求是,激发下属赶超榜样的动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4.目标激励

设置适当的目标,激发人的动机,达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的称为目标激励。利用目标激励手段,唤醒员工的高层次心理需求,明确奋斗目标,不断进取,就显得尤为迫切。目标在心理学上通常被称为“诱因”,即能够满足人的需要的外在物。由期望理论可知,个体对目标看得越重要,实现的概率越大。因此,设置的目标要合理、可行,与个体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要设置总目标与阶段性目标,总目标可使人感到工作有方向,但达到总目标是个复杂过程,有时使人感到遥远或渺茫,影响人的积极性。因此要采取“大目标,小步子”的方法,把总目标分成若干个阶段性目标,通过实现几个阶段性目标来实现总目标。阶段性目标可以使人感到工作的阶段性,可行性和合理性。

标签关键词:

 备案号:

联系QQ: 邮箱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