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盘式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表编制原理初探
棋盘式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表编制原理初探
我国目前规范的现金流量表,反映的现金流量指标是以直接法为主,间接法为辅。该表的直接法部分(以下简称“直接表”),以现金收付的实际经济内容作为填报口径,用动态流动量的净增加额反映经济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和净流量;间接法部分(以下简称“间接表”),则以损益相关性作为填报口径,即在净利润的基础上,通过多项调节,产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间接表的第75行)。现金流量表的最大缺陷是两种填报口径脱节,不能反映直接表与间接表间的关系。因此,设计出如表1结构的棋盘式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表。表1采用纵横交叉的表格结构,类似围棋的棋盘,故称“棋盘式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表”(以下简称“棋盘表”)。棋盘表的计算机编制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四步:
一、筛选凭证数据,作好棋盘表的编制准备
棋盘表的数据来源于记账凭证,如果凭证表(PZB.DBF)采用简单法表结构,即每一笔都是一借一贷的简单分录,则表中主要字段有“日期(D,8),凭证类型(C,4),凭证编号(C,4),摘要(C,4)。”在临时表LSB1.DBF和LB2.DBF表结构中,前七个字段与凭证表相同,以便实现与凭证表同名字段间的数据传递。为清楚反映这两个临时表记录在棋盘表中的填列位置,可增设“填表坐标(C,10)”这个字段,加工过程中,加工过了的数据都应登记其填表坐标,以防止被再次加工;同时,为反映借方与贷方汉字科目,需增设“借方名称(C,12)”和“贷方名称(C,12)”两个字段。最终形成临时表的10个字段。
筛选凭证数据可分以下两步操作。第一步,从凭证表中筛选出涉及损益事项的数据,将其集中到临时表LSB1.DBF中。筛选时及损益的发生额数据,对于结转性质业务以及损益科目之间的抵销业务所涉及的凭证数据应予以排除。第二步,从凭证表中筛选出不涉及损益的经营活动现金事项数据,将其集中到临时表LSB2.DBF中。筛选时可通过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科目的底层编码实施控制而实现。筛选到LSB1.DBF和LSB2.DBF中的现金事项,涉及的一级科目至少有三个,如“1001、1002、1009”,为方便数据加工,将这20),借方科目(C,10),贷方科目(C,10),金额(N,12.2)7个。在设计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科目的底层编码时,应按现金流量表中的行号设置,如编码“100101”中的最后两位,表示现金流量表第1行,即“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由于凭证表中数据量很大,经验证约有70%的凭证数据与编表无关,筛掉它们将非常适合计算机编表;同时,凭证表一般按月设置,对其进行筛选并集中,可避免计算机编表时与较多的凭证月表文件打交道;筛选后的凭证数据即为参加编表的数据,将十分有利于简化编表代码的设计。总之,筛选凭证数据主要是为了有利于计算机编表,并提高编制效率。为区别涉及损益和非损益的填表数据以及计算机筛选数据的方便,可将筛选出来的凭证数据存储于LSB1.DBF和LSB2.DBF两个临时表。ISB1.DBF专门用于存储涉及损益事项的凭证数据,LSB2.DBF专门用于存储非损益经营活动现金事项的凭证数类科目编码统一为“‘1001’+底层编码”形式。通过以上两步筛选,将涉及棋盘表填列的凭证数据集中到LSB1.DBF和LSB2.DBF中,为计算机编制棋盘表作好准备。
二、涉及损益经营活动现金事项的数据加工
棋盘表(QPB.DBF)结构设计以间接表为准,具有14个字段:项目(C,20)、行次(N,2)、销售商品(N,12.2)、税费返还(N,12.2)、其他收现(N,12.2)、流入小计(N,12.2)、购买商品(N,12.2)、付给职工(N,12.2)、支付税费(N,12.2)、其他付现(N,12.2)、流出小计(N,12.2)、现金净流量(N,12.2)、损益抵销数(N,12.2)、间接表合计(N,12.2)。该表有19条记录,其中第1条记录反映栏目编号,其余记录主要反映填表数据。
(57,1~8、10~18)是棋盘表的第一填表区间,根据临时表LSB1.DBF填列,反映涉及损益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各单元格的取数和填列方法大体相同,棋盘表中单元格(57,1)为例,分析其计算机编制原理。“销售商品(57,1)”填列在本单元格中的凭证数据有两种情况。一是涉及损益的销售商品等现金流入,其会计分录一定是借记“100101”,其中的一级编码“1001”是货币资金科目,在筛选和集中凭证数据时,已将几个货币资金科目的一级编码统一换成了“1001”,明细编码“01”是“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而对应贷方科目一定是“5”字开头的损益类科目;二是涉及损益的销货退回等现金流出,其会计分录一定是借记“5”字开头的损益类科目,而对应贷方科目一定是“100101”。由于筛选到临时表LSB1.DBF中的全部是损益事项,对应的借、贷方科目编码中总有一方会涉及损益类科目,因而在采集数据的逻辑条件中,不必考虑对应科目是否为损益科目。但筛选到临时表LSBl.DBF中的还有第二填表区间的凭证数据,这些数据都应填列在“损益抵销数栏,其借方科目或贷方科目绝不会涉及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科目编码,就是涉及现金,也是属于投资或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其底层编码必然大于“21”,因此,本项目采集数据的逻辑条件不受临时表LSBl.DBF中第二填表区间的凭证数据制约。
三、涉及损益的非经营活动现金事项的数据加工
(58~74,32)是棋盘表的第二填表区间,根据临时表LSBl.DBF填列,反映涉及损益的非经营活动现金事项,是损益的抵销数。具体包括三个内容:一是涉及损益的经营活动非现金事项,如赊销实现的营业收入、结转的营业成本、应交的所得税及教育费附加、非现金管理费用等;二是涉及损益的投资和筹资活动现金事项,如直接涉及现金的投资收益与收益性筹资利息支出等;三是涉及损益的投资和筹资活动非现金事项,如处置长期资产的净损益、不涉及现金的投资收益和计提收益性筹资利息费用等。这些事项都不会带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但涉及损益,应与净利润相抵销。
传统间接反映部分现金流量表的填表难度,主要集中体现在第二个填表区间。填表区间中每一单元格要根据内容分析填列,以棋盘表中单元格(60,32)为例,分析其计算机编制原理。“无形资产摊销(60,32)”反映无形资产摊销到管理费用的填列内容,以便调节净利润。与无形资产摊销无关的内容,如处置无形资产净损益,不在本单元格反映,而应填人“处置长期资产损失(66,32)”。本单元格只填列涉及损益的无形资产摊销数和对多摊的冲销数。涉及无形资产摊销的主要会计事项及其筛选情况如表2所示。另外,“无形资产”账户还有一些发生额并不涉及损益,如购入或自创无形资产而流出的现金、股东投入的无形资产、对外投资转出无
形资产的账面价值等,这些事项属于投资事项,且与损益无关,是非损益非经营活动现金事项,在凭证筛选时,已被排除。“无形资产摊销(60,32)”项目填表时,要用涉及损益的无形资产摊销数,扣除该类摊销时,对多摊销的冲销数。
四、涉及非损益经营活动现金事项的数据加工
(58~74,1~8、10~18)是棋盘表的第三填表区间,根据临时表LSB2.DBF填列,反映非损益经营活动现金事项。其会计事项的主要特征是不涉及损益的经营活动现金业务,即借方科目或贷方科目必有一方是“10”打头,且底层编码小于“21”。填该区间项目时,应根据现金科目的底层编码找填表的列位置,然后再根据其对应会计科目找填表的行位置,完成填列。
第三填表区间的原始填列项目共有105个,但由于间接表中较多项目是与损益相抵销,如第58行(提资产减值准备)、第59行(固定资产折旧)、第60行(无形资产摊销)、第66行(处置长期资产损失)、第67行(固定资产报废损失)、第68行(财务费用)、第69行(投资损失)和第70行(递延税款贷项)等,这些项目的填表数据集中在第二填表区间,而不在第三填表区间。第三填表区间需要设计填表代码的有:长期待摊费用摊销(61,18),待摊费用减少(64,8、18),预提费用增加(65,8、18),存货的减少、经营性应收的减少、经营性应付的增加和其他(71~74,1~8、10~18)。以棋盘表中单元格(64,8、18)为例,分析它们的编制原理。“待摊费用减少(64,8、18)”项目反映待摊费用增加或减少时所产生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数。当待摊费用摊销时,若涉及损益事项,被筛选到。临时表LSBl.DBF中,填入它的损益抵销数“(64,32)”项目;若属于非损益事项,则筛选时被排除。当发生待摊费用时,有可能带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此时涉及待摊费用的主要会计事项及其筛选情况如表3所示。表3中,当“待摊费用”与“现金”对应,且“现金”账户底层编码小于“21”时,这类现金流量属于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要填人“其他收现(64,8)”或“其他付现(64,18)”项目。“待摊费用减少(64,8、18)”项目填表时,待摊费用转回所产生的现金流入填入到棋盘表(61,8);待摊费用发生时所支付的现金流出填入到棋盘表(61,8)中。
棋盘表第二填表区间的(74,32)和第三填表区间的(74,1~8、10~18),都是填列“其他”内容,涉及LSBl.DBF和LSB2.DBF,这两个临时表中“填表坐标”已赋值的数值不可再次填表,应当筛选掉,未赋值的数值则填在这些“其他”单元格相应的位置。完成棋盘表三个填表区间的数据填列后,再根据棋盘表栏目间的依存关系,并遵循行次之间的逻辑关系,计算填列表中的“小计、合计”等栏目(行次)。
棋盘表是在现金流量表单一填报口径严重脱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将两种不同的填报口径统一在一张会计报表上,是一种全新的会计报表。它有利于会计报表的自动生成,提高会计数据的处理速度,实现会计资料的信息化,对加快企业管理信息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编辑 代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