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高《会计学原理》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对提高《会计学原理》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摘要:《会计学原理》是会计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其他管理类各专业的公共必修课,学生对会计专业的学习、思考、融会贯通等是在学习《会计学原理》课程时就逐步形成的,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续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与分支课程的学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主要思考提高《会计学原理》教学质量的途径,从课程定位、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三个方面提出提高《会计学原理》教学质量的建议。
关键词:会计学原理;课程定位;教学方法;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3-0247-02
一、明确课程定位
《会计学原理》是会计理论的基础部分,主要介绍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教授内容包括:账户的设置、复式记账原理、借贷记账法的运用、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财产清查的组织与具体方法、会计报表的编制以及各种会计核算程序等。它既是会计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其他管理类各专业的公共必修课,是一门实用性与操作性很强的课程。
学生对会计专业的学习、思考、融会贯通等是在学习《会计学原理》课程时就逐步形成的,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续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与分支课程的学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讲授该课程时应该将课程设置的目的与意义、课程性质、学习要求、学习方法、课时安排等信息传达给学生,明确课程的定位,提纲挈领。
二、优化教学方法
(一)优化理论教学方法
1.理清授课顺序。为让学生进入学习角色,培养会计思维,《会计学原理》授课顺序至关重要。首先,应向学生讲解会计学的定义、职能、目标、对象、要素、方法等,让学生建立起对会计学科体系的一个初步概念;然后讲解复式记账原理及运用,让学生掌握复式记账的基本方法与程序;再讲解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与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原理,使学生对会计信息系统的生成机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最后可组织学生学习会计工作是如何运转与管理的。这样的授课顺序由浅入深,理论结合实际,有助于学生学习与理解。
2.剖析授课重点。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有一条重要性要求,要求会计信息抓要点,抓主要,在《会计学原理》授课中也应如此。在基本概念方面,会计的性质、职能、目标、对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的基本程序与方法等内容是必须掌握的,而会计的学科分支等则作一般的理解;在复式记账原理方面,则应该重点详细讲授,让学生熟练掌握会计凭证的填制、会计账簿的登记以及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基本技能;在会计工作组织方面,应该重点讲授会计职业、会计人员素质等内容,而对于会计工作管理体制、会计机构与人员配置等则可作一般的介绍,让学生对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及要求等有充分的认识。
3.运用关联式授课方法。在《会计学原理》教学过程中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是授课的两大环节。在《会计学原理》教学中,可以从会计核算方法入手,剖析其含义及相互关系,融合进具体的章节中。教师在每次讲课时,先把这个关系摆在学生面前,使他们了解已经学过的知识、还未学过的知识、该节课程需要学习的知识是什么,明确这些知识在整体中起到的作用。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学习目标,加强记忆,而且能让学生很好地把握该课程的学习内容,融会贯通。
4.引入案例教学。教师在《会计学原理》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应通过剖析会计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中。在具体实施案例教学时应结合《会计学原理》课程的特点并兼顾学生现有的理论水平和实际能力来选择案例。例如,在讲解复式记账原理时,可以通过分析单式记账法与复式记账法对多笔经济业务的不同处理来明确各自的特点、优缺点;在讲解复式记账法的运用时,可以某工业企业为会计主体,分析其筹资、供应、生产、销售、财务成果业务的具体核算;在讲解财产清查时可以用真实的审计案例,请学生判断企业有哪些错误行为,应如何真实地记录某项经济业务;还可以通过一些会计人员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案例,培养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的敏感性。通过这样的案例教学,不仅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还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加强师生互动。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之一,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会计学原理》教学应该重视师生互动,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本节课所学内容为中心,由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进而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使得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发现新问题,进而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主动获取知识,广泛地与他人交流与共享,体现出学习不仅仅是个体行为,还是一种团队合作的社会行为,让学生找到认同感与集体荣誉感,才有可能让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的状态。教师在此过程中应承担组织和引导的作用,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盲目学习、死记硬背的不良学习习惯。
(二)加强实践教学
1.运用实验式教学法。实验式教学法包含课堂内实验教学法与假期集中实验教学法两种。
在讲授《会计学原理》课程时,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一些简单的会计实务操作,使学生能够掌握原始凭证的种类、内容及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会计账簿的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等一些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程序。
在假期会计综合模拟实验教学中,应该使用通用或者自编实验教材,大量使用模拟原始凭证和真实的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理论的同时,增强对会计工作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效果。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
2.运用上岗式教学法。上岗包含教师上岗与学生上岗,旨在提高教师与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学校通过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实习基地,安排教师与学生在寒暑假进行上岗实习。作为指导教师应该争取更多的上岗培训机会,学校也应创造条件让教师参加会计后续教育的学习,使教师及时了解会计实务发展变化情况,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而上岗教学法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里了解完整的会计账务处理流程,更系统地将会计基本理论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接触到书本及模拟实验中所看不到的实务,亲身体会理论与实务的差异,为其学习后续会计专业课程奠定基础,也为其以后的专业实习、就业创业提供很好的借鉴。
三、重视教与学的评价
教与学是一个互动、双向交流的过程。《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评价不仅要重视对教师的评价,更应该重视对学生的评价。
(一)重视教师教学评价
教师应该及时进行个人总结,每次课结束之后,都要根据课堂效果与自己的课堂预期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问题,进行改进。每个学期终了也应该完善教学工作手册,对授课进度、教学效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分析。同时,教师应该经常邀请同行前来听课,提出建议,以改进教学。在期中或者期末,教师可以以问卷形式收集学生反馈信息,平时则可以通过师生座谈、课程答疑等方式与学生沟通,接收学生反馈信息,及时辅导学生、调整教学方法。
(二)重视学生学习评价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则可以从平时评价与期末评价两个方面展开。平时评价可以包括考勤、作业、笔记、小测验、实验等多种形式。如笔记这一环节可以要求学生课堂上不做笔记,课下结合理解程度补充笔记,或者让学生阅读会计专著写读书笔记,教师定期检查。期末评价则应加强综合全面性。在试题难度上应把握好基本题、综合题、提高题的比重,如我校的《会计学原理》试题难度控制比例为基本题60%,综合题30%~35%,提高题5%~10%;考试题型要多样,重点要突出,覆盖面要广泛,要能真正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并能真正考核出学生的个人能力。结课后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积极发现问题,进行试卷成绩分析与总评成绩分析,在以后的教学中予以改进加强。
参考文献:
[1]谢丹.关于《会计学原理》课程在教学方法上的创新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0,(17).
[2]孟祥英,谭旭红.关于《会计学原理》课堂教学的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08,(10).
[3]邵瑞庆.《会计学原理》教学的若干思考[J].财会通讯,2007,(8).
[4]吴德军.对《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当代经理人,2006,(21).
[5]赵淑芳,朱亚琴,郑军.《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思路探讨[J].财政监督,2009,(3).
[责任编辑 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