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网_生活中的科学原理解析

激励原理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原理图集原理 2025-01-11 05:39

激励原理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 本文作者根据教学实践,总结了激励学生的五种方法:信心激励法、目标激励法、情感激励法、成就激励法、评语激励法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并结合实例探讨了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关键词: 激励 数学教学 运用

教育心理学研究中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常给学生以成功者的暗示,并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鼓励,学生就会发展得更快、更为出色。所以教师要运用好激励原理,对学生应多鼓励、多表扬。

所谓激励,就是指运用各种手段激发人的热情,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人的创造精神和潜能,使行为朝向所期望的目标而努力的一种心理因素。

不少初中学生对数学缺少兴趣,升学考试的压力又使一些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自信心受挫。现实提醒我们:数学教师尤其应懂得激励的艺术。

心理学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就能发挥高度的有效的作用。”近三年的教学经历使我认识到,在数学教学中激励学生主要要以下五种方法。

1.信心激励法

不少事实证明,先天因素是造就人才的重要基础,却不是造就人们高度发展的创造性智能的决定因素。先天因素仅是一种潜能,要它转化为现实的智能,必须经过后天有效的教育“挖掘”,而教育的根本动力来自个体对象的内因,自信心就是最重要的内因。

数学学习中的“差生”,确切地说,我们应称他们为“发展中的学生”。平时,我常用“天生我才必有用”作为教育理念来勉励学生,使他们懂得:只要不是白痴,人都有不同方面与不同层次的才能;只有发现自己的长处,树立起自信心,同时针对自己学习上的具体困难刻苦钻研,学习成绩的提高就是必然的。如在提出一个典型的问题后我和蔼地说:“我知道你们会答出,只不过不愿意说,现在请大家在练习本上做一做。”在学生解题过程中,我边看边指导,耐心地启发指点,并不时地给予肯定与鼓励:要有不怕困难与艰辛的信心。终于有几位学生正确地解答出来。最后,我指出:为什么开始你们想不到?主要是没有用连续的、运动的、变化的观点观察问题。其实在初中数学中,诸多的最大、最小等问题,无不与某变量的连续变化或某点的不断运动有关。学生开始寻找解题规律。

教师的信任与爱将鼓起学生自信、智力、情感、个性顺利发展的风帆,而自信与自尊则是学习最为强大的力量,信心是成功不可缺少的基石。

2.目标激励法

目标激励法,就是指通过设置一定的目标,或帮助别人制定、树立一定的奋斗目标来达到激励目的的做法。做任何事情,只有目标明确,才能下定决心。一切积极的目标可以使人清楚地看到未来的价值前景,给人以更切实的希望和强大的吸引力与鼓舞力。

开学第一堂课我就对新生讲:“三年的数学学习,你们要有思想准备。”目的是使学生明确各个阶段的目标,毫不放松地去重视平时的学习。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提出教学目标(即认知的目标、情感的目标、动作技能的目标),落实措施与方法,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比如:在讲授初二数学复习课时,对于同一题目,我向几类学生提不同的激励目标。会用一种解法的,为及格;会用两种解法的,为良好;会用三种以上方法求解的,为“数学能手”。实践证明,学生一旦达到目标,就会从成功的喜悦中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此时,教师就要及时抓住机会给予表扬和鼓励。教师对“发展中的学生”的鼓励,都将可能成为他们急起直追的动力。对于优等生,则应有更高一点的适合他们的目标,教师可以每周向他们提供三道以上富有思考性或综合性的练习题,同时也欢迎他们自己提出新的问题,优等生自然就“多一分耕耘,多一分收获”。

3.情感激励法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用了32年的时间思考这个问题:在教育工作中什么是最重要、最主要的?“最重要的是要把学生看作活生生的人。学习――这并不是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里移到学生的头脑里,而首先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活生生的人的相互关系”。这种“人际关系”,在今天的教育中已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中学生的特点是易动感情,也重感情。情感是学生行为的动因,它能直接转化为学习的动机。因此,教师的教育思想应该是:让学生感到学习是可爱的,老师是可亲的,同学是友好的。

我班上有一位学习中等的学生家里遭受天灾人祸,正在她面临失学这个关键时刻,我和同学伸出了友谊之手,短时间内凑上1200元,送给这位学生,并安慰她“化悲痛为力量”。该生为了报答老师、同学们的希望,倍加努力学习,成绩提高很快,市统考数学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我想,这大概就是教育成功的奥秘――情感激励。

情感转化需建立在尊重理解的基础上,而理解是人的一种层次的需要。常言道,理解是最高的奖赏、最大的鼓舞。那位学生进步这么快的原因就是得到了教师、同学对她的理解,产生了激励力量,而理解可以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4.成就激励法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这种需要可以引发最强烈的学习动机。”麦克利兰提出的成就需要论也认为:“对成就的需要能使人兴奋愉快。”具有强烈成就需要的人,在学习中能积极地去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取得成就,从中也能得到无穷的乐趣。

数学解题教学过程,犹如师生合演一个数学小品,妙趣横生,发人深省。学生可从中发现与揭露错解谬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获得一种成就激励。一些学生之所以成功,学得灵活,是因懂得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了数学解题的重要环节(理解问题和解题回顾)。同时在解题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大脑中形成清晰完整的数学概念和法则,从而发现解决数学问题的规律,培养自己的数学灵感,让知识升华。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人类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创造想象是学生灵活学习的成功标志。如由数想到形、由形想到数等,在创造和想象过程中都能赋予知识以新的活力,领略数学的内在魅力,从而发现数学中有趣味的东西。尤其学生钻研难题,一旦成功,就会心怀喜悦,信心大增,兴趣也大增。与此同时,还要进行挫折教育,让学生身临受挫其境,不畏难、不退缩,并积极克服各种障碍去获取成功,增强意志力。

5.评语激励法

恰如其分的评语,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指导学习方法,沟通师生的感情,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那么如何用评语激励呢?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可以在课后批改作业和试卷的同时,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个性特点、作业情况等,客观地对一些数学尖子生不循常规、另辟蹊径、正确简明的解法,给予“思路不凡,方法不俗”的批语。短短的评语,既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潜能,又高度赞扬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能使这些学生见评语倍受鼓舞,从而产生新的学习动力,继续进攻数学“王国”。

对于一些数学学习处在“发展中的学习”,或学习上信心不足的学生,我们应分别给予“暂时后进不要紧,最要紧的信心”,“不怕基础低,就怕不努力”,“只要肯刻苦,定有好成绩”等评语。这些富有情感的评语,不但可解除他们的自卑心理,而且可唤起他们战胜自我的信心和勇气,使他们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在学习上不断取得新的进步,超越自我。

综上所述,我们应把激励原理运用于数学教学的始终,通过激励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的积极因素,促进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高文.教学模式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王峰.激励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分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7,6.

[3]刘正周.管理激励.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标签关键词:

 备案号:

联系QQ: 邮箱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