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与实践并行的会计学原理教改探析
理论与实践并行的会计学原理教改探析
【摘要】 首先分析了会计学原理的教学目标,在分析现有的会计学原理教学模式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理论与实践并行的会计学原理教学模式。然后详细阐述了在这种模式下会计学原理理论与实践环节教学内容的安排。最后分析了该模式的优缺点以及推广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会计学原理;理论;实践;教学模式
会计学原理是财会类专业进入会计领域的入门课程,学生在这门课程中初步接受会计思想,学习会计的很多重要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这门课程学习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以后的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等课程的学习。会计学原理是会计专业课的基石,为使学生打好基础,提出了理论与实践并行的会计学原理教学模式。
一、会计学原理教学目标
会计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非常强调实践,以理论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会计学原理这门课程中包含了诸多基本的会计理论,如会计假设、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权责发生制、借贷记账法等,是长期积淀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技术的完美统一;同时在这门课程中也讲到了如何编制记账凭证、如何登记会计账簿、如何编制报表等实践内容。会计学原理本身就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相结合的学科,会计学原理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应为:(1)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基本理论,为经济业务核算的学习打好基础;(2)使学生掌握简单经济业务的核算,理解各个生产经营环节经济业务的联系; (3)使学生学会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财务报表。
二、会计学原理教学模式分析
1.实验课和理论课分开安排。这种模式是学生首先学习会计学原理,在这门课程结束之后,在另一个学期在开设会计实验课,这种模式安排学生会计实践的时间是充足的,有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会计的实践环节。但这种模式会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造成学生在学习理论课时,对实践环节理解得不透彻,在试验课中对理论环节又要重新学习,不但造成教学内容的重复,也会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
2.将会计综合实验课安排在大四。这种模式是在学生掌握了全面的会计知识后再开展实践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利用会计知识的能力。这种模式下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安排间隔的时间太长,学生在学习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时,不能及时地解决只通过理论讲授不能理解的问题。在综合实践环节再去复习会计知识,回顾会计核算流程,容易造成会计学原理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内容混淆不清,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3.将会计实验课安排在理论课结束之后。这种教学模式将实践环节作为会计学原理教学内容的一部分,首先讲授理论课程,在理论课程结束之后,用一周或两周的时间安排学生实际操作。这种模式不会造成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实践时间非常短,不利于学生完整全面地掌握会计实验知识。
三、理论与实践并行的会计学原理教学模式
本文在现有会计学原理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会计学原理的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并行的会计学原理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设想是:将会计学原理的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合并在一起讲授,分为两个阶段,总共占用两个学期。第一阶段为会计学原理的理论部分包括基本原理和经济业务的核算,集中详细地讲解。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
一是使学生理解会计的基本原理,包括会计的职能、会计方法、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复式记账法等,每一个原理都争取能够举例讲解,并对每一知识点都附加练习题强化练习,使学生对基本知识理解透彻,打好基础,做好入门学习,为以后经济业务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是使学生熟练掌握经济业务的核算,分别讲解资金筹集经济业务的核算、供应过程经济业务的核算、生产过程经济业务的核算、销售过程经济业务的核算、利润形成及分配经济业务的核算。在经济业务的核算这一部分讲完后,要针对这一部分内容进行总结,讲解每一生产经营环节经济业务之间的联系,并对讲解到的所有的账户进行分类讲解。理论部分是基础,是学习实践环节的基石,这一部分内容应作为一个整体讲解。
第二阶段为会计学原理的实践部分,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各种会计凭证、账簿的填制和财务报表的编制。内容可安排为:
首先,讲解会计凭证的理论部分,使学生区分开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并明确两类会计凭证的用途。讲解原始凭证时,结合实物讲解原始凭证的种类、格式、内容、填制和审核,重点是讲解记账凭证,结合实物讲解记账凭证的种类、格式、内容,结合具体的经济业务讲解各类记账凭证的填制,并讲解记账凭证后应该附有什么原始凭证,最后讲解记账凭证的审核。
其次,讲解完会计凭证的理论部分后,把准备好的一套经济业务交给学生,由学生根据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填制记账凭证,并在其后附上原始凭证。对一个会计期间的记账凭证填制好之后,开始讲解会计凭证的装订,由学生自己动手进行会计凭证的装订。
再次,讲解完会计凭证的理论和实践部分后,接着讲解会计账簿的理论部分,使学生认识各种账簿的种类、格式、用途、账簿的填制方法,接着让学生实际操作,根据已经填制好的记账凭证登记库存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各种明细账和总账,并针对学生在填制账簿时遇到的问题讲解错账查找的方法、错账更正的方法、对账的内容,在保证所有的会计凭证、账簿填制正确后讲解结账的方法,并由学生自己结账。
最后,讲解财务报告,首先讲解财务报告的理论部分,包括财务报告的定义、内容、种类、对外公布的时间要求,分别讲解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格式、内容。然后重点讲解如何根据登记好的账簿编制三大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作为重点讲解,难点是“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固定资产”、“长期借款”等项目的填制;利润表的编制相对比较简单,主要是使学生掌握多步式利润表的格式和填制;现金流量表的编制难度较大,但在会计学原理这门课程中对学生降低要求,只要求学生掌握现金流量表的基本格式、能够区分出属于哪一类财务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即可。
值得说明的是,由于会计学原理中学习的经济业务都比较简单,在实践环节对学生的要求也不能过高,特别是编制财务报表,只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编制方法。
四、理论与实践并行的会计学原理教学模式优缺点分析
1.优点。(1)强化了理论教学,为会计理论的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理论与实践环节衔接紧密,不易造成实践环节中学生已将会计分录忘记的现象;(3)将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讲解,是这一教学模式的一大特点,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理解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的理论部分,不会造成学生在学习本部分内容时,感觉空洞、琐碎,同时结合实践环节强化理论环节,效果会明显优于单纯的理论学习;(4)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5)有助于学生系统地进行会计实践。
2.缺点。这种教学模式需要将现有的会计学原理教材重新调整,理论和实践部分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计划等都需要进行调整。所以这种教学模式在给会计教学带来较大变革的同时,也增加了调整会计教学的工作量。
理论与实践并行的会计学原理教学模式是本人在从事会计学原理教学的实践中设计出的一套新的教学模式,还未经过实践的检验。这种教学模式的推广,需要广大同仁的认同,还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这种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朱莲美.课堂教学与手工实验双轮驱动的会计学原理教改实践与成效[N].宿州学院学报.2009(3)
[2]陈少华.论我国大学会计教学改革的有关问题[J].会计研究.2003(10)
[3]赵淑芳,朱亚琴,郑军.《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思路探讨[J].财政监督.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