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网_生活中的科学原理解析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原理图集原理 2025-01-11 20:16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地理环境整体性是指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地球表面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水、岩石、地貌、生物和土壤等要素,通过三大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两大环流(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等形式),使物质和能量不断在岩石圈、生物圈、水圈、大气圈之间运动和交换,彼此间发生着密切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形成了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或系统),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地理环境整体性在地理学科学习中的地位

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是必修1自然地理中最后章节的内容,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概括总结,是自然地理环境形成发展变化的两个重要的基本特征和规律,也是认识千变万化的地理环境最基本的思维原理。对于必修2所要揭示的人地关系、必修3区域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策略而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形成综合思维重要的运用原理。

二、强化“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合格人才

当今人类正面临着铺天盖地的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衰竭等,这些问题的产生都是人类在区域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是缺乏整体性的综合性思维或者忽视地理环境整体性作用的结果,最终导致人类的不可持续发展。新课程改革赋予当代地理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可持续发展观,教学生终身有用的地理,培养合格公民。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地理环境各要素并非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各要素在特征上保持协调一致,并与总体特征相统一。例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因深居大陆内部、距海遥远,形成干旱的环境特征,其地貌、水文、植被、土壤等要素,甚至人类的衣食住行和面貌特点都体现出干旱环境的特征。另一方面,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以至整体环境状态的变化,即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例如,滥伐森林和植树造林都会对地理环境带来一系列的不同影响。由此,人类在改造某环境要素时,应注意对其他要素以至整个环境所带来的可能影响。学生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必须具备多角度、多层次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这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这种能力, 并强化运用这种整体性原理综合分析的意识,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通过这些思维方法的训练,使学生具备思维的整体观、全局观、辩证观,进而形成对区域发展和策略具有前瞻性的思维和眼光, 利于他们在未来进行的各种区域活动中遵循自然规律,趋利避害,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在地理学习中的运用

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研究的是包括人类社会、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所以在分析某一地理问题时,要从自然地理诸要素和人文地理诸要素多角度、多层次去分析考虑,以求利用自然、发展经济、保护环境的最佳效益,地理环境整体性正是体现了这些内在规律的特点,是我们学习地理学科重要的基本原理。

1. 用于分析解释地理现象的成因。

因为整体性规律,发生在地理环境中的各种地理现象,都是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互动发展的结果,发生发展的背景因而显得错综复杂。分析这些问题,需要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而学生碰到这类问题时常常找不到思维方向,思维发散缺乏多角度、多层次,常出现分析不全面的情况,从而影响学习的效果和积极性。例如:分析解释水土流失的成因,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顺着地理环境各要素和人类活动,顺藤摸瓜去寻找原因,并可以推理出在什么地方可能会产生水土流失的情况。

2. 用于分析推测某一地理现象或者某一人类活动可能产生的影响。

整体性还表现为“牵一发而动全身”,即地理环境中某一要素发生变化会使其他要素也跟着发生联动反应,所谓“一因多果”。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分析了解各地理现象成因的来龙去脉, 更要让学生学会分析它可能对方方面面造成的影响,以便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趋利避害。

人类在地理环境中所进行的开发活动,特别是大的工程建设中,如三峡水利枢纽、西气东输等,更需要从全局整体角度综合分析,它可能改变什么,可能造成哪些影响,需要采取什么措施规避不利影响,进行得失利弊评估论证后作出决策。当学生碰到类似问题时,不是束手无策,就是考虑不周,或者抓不住要害。例如分析南水北调工程的影响,引导学生顺着地理环境各要素分析可能造成的影响:如对水文有无影响,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分别是什么,有何应对措施,如此类推气候、地貌、土壤、生物、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等,让学生有清晰思路可循,帮助学生指明思维角度和逻辑思维方法,使学生形成多方位、全局综合考虑的习惯和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3. 在区域地理学习方面的运用。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对区域地理学习的要求是,指导学生了解区域特征,并根据各区域的特征,在区域开发和发展中,提出科学合理的决策,以求获得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离不开各个具体的区域,即区域性,不论是什么空间尺度的区域,小到一个池塘、一块田地,大到全球,其地理环境都具有整体性,并因此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系统: 系统与其外部环境存在着复杂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人类所有活动,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影响,存在一定因果逻辑推进关系,引导学生从地理位置和地形着手,一步步推理,最后形成整体性的逻辑推理框架图(图略)。

在对区域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认识的基础上,再多层次、多角度地分析、评价区域发展条件、人类活动状况,然后综合分析、论证,获得科学合理的决策,并形成对区域及其发展的全局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也可以拓展到研究性学习领域,在学习必修3“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时,让学生根据整体性原理分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先从构成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各地理要素开始,了解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特征,然后评价地理环境各要素所构成开发条件的优劣,知道存在哪些严重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寻找综合治理开发的重点和突破口,并按工业、农业、生态等活动领域思考分析具体开发措施,最后分小组展示成果――开发“蓝图”。

通过实践证明,“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运用,是地理学科重要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只要坚持引导学生利用整体性原理学习地理,不仅可以解决地理学习中的许多问题,提高成绩,还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为“有章可循”地进行学习,很容易获得成功体验,使地理学习变成生动有趣的探究过程,形成愉快教学。■

标签关键词:

 备案号:

联系QQ: 邮箱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