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勒原理对中国会展课程设置的启示
泰勒原理对中国会展课程设置的启示
摘要:会展人才的可持续供给是中国会展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中国会展教育的发展已经历了近十年时间,然而会展人才的供给与市场需求的矛盾一直存在。中国会展教育应当明确培养目标,在“泰勒原理”的指导下对会展课程的设置进行讨论,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立足点构建会展教育课程体系。
关键词:会展专业 课程设置 泰勒原理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5-0328-02
会展经济是第三产业发展成熟后出现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受到各国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广泛,目前它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伴随会展业的迅猛发展,优秀的会展业生产和经营人才成为稀缺资源,也是企业竞争中能够异军突起、脱颖而出的核心资源,这是市场的呼唤。再从教育界来看,2002年广州大学和法国教育部联合开办了中国第一个会展专业,到目前为止中国会展教育发展有近十年时间,然而会展教育目前还处于混乱阶段,教学内容不是过于理论而脱离实际,就是过于实际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拉夫尔・泰勒(Ralph Tyle)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课程理论专家及评论理论专家。1949年,泰勒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由此确立起其“课程的基本原理”。泰勒认为如果要从事课程编制活动,就必须回答四个问题:(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怎样才能确保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1] ?
泰勒原理以科学的实证主义为前提,旨在提供一个课程开发的普遍框架,极具普适性,可引起大家对中国会展课程设置工作的关注,通过更多学者、教师和会展业界精英的共同参与,在不断的交流与批评中,逐渐形成较为完善的中国会展课程体系,就一些课程与教学的基本问题达成更多共识。
一、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要明确学校的培养目标首先要了解会展人才的层级分类。会展活动的举办实质上是由专业会展人才发起并组织策划、其他会展从业人员参与执行、大众参与的由少数向多数、由内向外辐射的过程。主要分类会展核心人才,会展支持性人才和会展辅助性人才 [2]。
会展核心人才,主要是指会展的组织策划、经营开发和会展运作等会展高级运营管理人才,他们在行业中层次最高,专业性最强,是会展活动操办的中心支柱。会展核心人才的培养一般需要的周期和时间较长,其不仅需要较深厚的专业知识背景,而且还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懂统筹懂规划,对国际国内的行业状况、用户情况、市场需求等都要非常了解。会展支持性人才,主要是为会展活动提供其他各种相关产品和服务的人员,他们除为会展活动提供服务外,也对社会其他人员和组织提供服务,而不以会展业为主业。会展业中对该类人才的需求数量一般较大,而其服务周期相对较短,故此对该类人才的培养不可在会展课程中占主流。如会展翻译人才可以通过给外语专业学生开设会展专业英语等途径解决这些问题。
会展辅助性人才,主要是根据会展计划和目标、具体实施举办会展各项准备工作和事项的人员,包括广告、法律咨询、物流、宣传、公文写作、公共关系、会展空间设计、搭建、运输、器材生产销售等人才,他们的工作是会展活动顺利开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这类人才的工作较之核心人才更为具体、专业化分工更细,因此对其专业化要求程度也更高。由于会展辅助性人才工作专业性较强,在对该类人才进行培养时专业知识的培养要求相对要高些,这主要通过高校教育和在实践中深化提高。这也是目前高校培养人才的最佳定位。这一目标的设定具有实际操作的可能性。
会展教育的课程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受劳动力市场的制约,在会展教育课程目标的表述上泰勒发现其表述上有三个致命的误区,把课程目标作为教师要做的事情来陈述;列举一门或几门课程所要涉及的课题、概念、概括或其他内容要素;采用概括化的行为方式来陈述。泰勒所提及的“行为+内容”的表述方式应用到会展教育领域极具启发性,在课程目标取向上,应该涵盖学生的行为目标及表现性目标 [3]。
二、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教育的关键是为学生提供经验,而不是展现在学生面前的东西,也不是教师如何去做,而是学生真正做了什么。通常课程内容涉及两大类知识:一类是事实、概念以及规律、原理方面的“陈述性知识”;另一类是经验以及策略方面的“过程性知识”[3]。
国外学者的研究指出会展管理的学生应该具备一系列的特殊知识,包括会展策划、管理和营销以及把握会展历史、发展趋势、各利益相关者的动机以及会展的影响效应等[4]。此外还有学者认为会展管理毕业生应该掌握广泛的商业知识和技能,例如行政、管理、规划、协调和人际关系处理等[5]。财务、法律、管理、公共关系、营销、经济分析等知识和技能也是所必须的具备的[6]。同时一名优秀的会展人才需要广阔的知识面,包括时间管理、领导才能、灵活性、沟通能力等[7]。
英国利兹城市大学在旅游和会展管理学院下设会展管理专业,可授予本科学位和硕士学位,并分为五个方向,即节庆管理、会议与展览管理、体育赛事管理、文化与大型事件管理、节庆筹资与赞助管理。专业基础课程是各个方向的共有课程,如节庆战略营销、战略决策、客户和合作者管理等。另外每个专业又设有自己的细分专业课程,按课程内容、性质将各门课程归类到相应的教学模块(module),实行模块教学。通常每个方向其课程设置都分为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其课程深度依次由浅入深,例如节庆管理专业方向就具有典型性。
从国外学者的研究和英国利兹城市大学的会展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可以看出会展这一应用性行业应以实践知识为主,而非理论知识为主。通过与西安外国语大学会展经济与管理(英语)专业的比较,发现“外语+教学”的人才培养计划使会展课程设置偏重外语而专业技能相对于行业需求来说不能达标。中国现行的会展教育课程内容重原理性知识,知识偏多、原理偏难,既有悖于培养会展人才的目标,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困难。
三、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泰勒受杜威经验学习的影响,开创性地提出课程的组织是将学习经验组织成单元、学程和教学计划的程序。泰勒认为,课程的组织应符合经验的连续性、顺序性、整合性原则,同时,也提出了课程组织的多样化原则 [3]。
泰勒对会展教育的课程组织问题的启示是,可以从多样化的组织原则找到会展教育课程开发的支点,那就是解构学科体系,重构行动体系的学习内容,以工作过程知识为参照点,按照工作过程知识来组织课程,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保持知识的总量不发生变化,只是不同类型的知识在课程中的排序方式不同,会展教育课程关注的是蕴涵在体系中的隐性实践知识的生成与建构,依据情境对知识进行重构[8]。
因而,国外会展管理的课程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如德国瑞文斯堡合作教育大学是德国较为著名的会展管理教育院校,其会展管理系课程可以分为五个模块,即工商管理模块、展览管理模块、会议管理模块、大型活动管理模块和展台施工模块,其中工商管理模块是专业基础模块[9]。如美国内华达大学饭店管理学院会展管理系本科学位开设的近20门课程有:会议概况、会议策划、高级会议策划、会议服务与管理、会议设施管理、博览会服务、展览管理、展销会经营、国际博览会管理、展览服务合同和实习、特殊活动管理、节庆活动管理、文化体育场所管理、目的地管理公司的经营管理、目的地市场营销、奖励旅游、宴会销售和经营、协会管理等 [10]。
四、怎样才能确保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泰勒指出,评价不是目的,而只是评估目标在多大程度上得以实现,即著名的“手段―目的”评价法 [3]。泰勒在书中运用了大量的篇幅论述了评价的方式应该多元化,课堂的纸笔测验、观察、访谈及问卷调查等都可以为学生行为的改变提供证据。评价不仅要分析一项评估的结果,以指明课程编制中的优缺点,还要认真检查资料,以便就产生特定类型的优缺点的原因提出假设,然后依照现有的资料来检验这些假设,评价应当是一个反馈的过程。
泰勒指出教育评价就是确定教育目标在实际上达到何种程度的过程,换而言之,教育评价的本质就是考察课程与教学目标在学生身上实现程度的一种手段。评估的过程在本质上是判断课程和教学计划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育目标的过程,不是片面地重视结果。教材和课程的质量直接体现着会展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发展水平,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所以对会展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定位,予以更新是势在必行的。需要反思会展课程设置,会展教学体系是否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出与市场接轨的会展人才。立足于学生的角度,明确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鉴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应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1.
[2]余向平.会展专业人才结构及培养模式探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7,(32).
[3][美]Ralph W.Tyler.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罗康,张阅,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4]Getz,D&Wicks,B.Professionalism and certification for festival and event practitioners:Trends and issues[J].Festival Management &
Event Tourism,1994,(4):163-170.
[5]Stafford,J.Standards and certification for event professionals[J].Festival Management& Event Tourism,1994,(2):68-70.
[6]Perry,M,Foley,P.& Rumpf,P.Events management:Am emerging challenge in Australian higher education[J].Festival Management&
Event Tourism,1996,(3-4):85-93.
[7]Royal,C.&Jago,L.Special event accreditation:The practitioners’perspective[J].Festival Management& Event Tourism,1999,(5):221-230.
[8]喻春兰.从泰勒原理到概念重构:课程范式已经转换――论现代课程范式与后现代课程范式之关系[J].教育学报,2007,(3).
[9]张健康.德国会展教育体系的考察与思考[J].中国会展,2004,(17):34-35.
[10]Lamb,D.Event management education in sport and leisure:integrating theory with practice,using experiential teaching methods[A].
Global events congress,Australia,September,2006.[责任编辑 陈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