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网_生活中的科学原理解析

化工原理教学中非智力因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原理图集原理 2025-01-13 10:47

化工原理教学中非智力因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 非智力因素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在化工原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与创新能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化工原理非智力因素创新能力

心理学的最新研究表明,高智商不一定会带来成功,而人的情商,也就是非智力因素却会影响人的一生。非智力因素主要由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五种心理因素构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协同智力因素产生综合的创造效应。

创新能力由多种能力组成,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开放系统,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同智力因素一样,非智力因素在培养创新能力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很多教师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着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比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他们的情绪,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优秀的教师能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养成自信、谨慎、有进取心、喜独立思考、思想不受束缚、有强烈的好奇心、良好的文明习惯。我对在化工原理课中教师如何对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创新能力作了一些探索。

一、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创新意识

兴趣是形成好奇心的基础,是一切创新动力的重要源泉。化工原理作为化工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对初学者具有很大难度。因此,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之首要任务,具体来说,教师应做到:(1)建立一个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融洽的创新氛围,激发学生勇于参与、勇于质疑、勇于创新。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多应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和化工原理的最新科技成果去刺激学生,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探讨和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创造性解决过程中体验到喜悦和快乐。(2)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结合化工原理的学科特点,关键的是体现规律性和与实际生产的紧密联系性。规律性体现在研究方法的规律,紧扣化工过程的四大规律,而在实际的应用中,则又体现创新性,各个设备的更新,新工艺的产生,都能为学生的好奇心的激发、兴趣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条件。

例如在讲到“沉降单元操作”时,教师可以提问:在日常生活中那些现象是沉降过程?学生大多知道空气中的灰尘落下的过程就是沉降过程。教师接着提问:这些沉降过程依靠什么力?沉降的设备有哪些?怎样才能分离更小的尘粒?一系列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产生兴趣。接着教师就可以开始讲授相关的理论知识。化工原理的大部分理论是很枯燥的,教师如果不想办法启发学生,吸引学生,和学生互动,那么课堂就会是死气沉沉的,教师讲,学生听,至于学生能学到多少东西就不得而知了。

当然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重、难点突出。对于重点的内容我们要着重讲授,必要的时候还要举例说明。比如在讲到“流体流动”的时候,柏努利方程的应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因此,必须重点强调,引起学生的注意,首先请学生思考在自然界中流体为什么会流动?为什么水往低处流?随后展开教学内容:流体流动所具有的能量及能量衡算――柏努利方程。最后揭开谜底:流体之所以流动主要靠能量之间的转化,水之所以往低处流是由于位能转化为动能。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适当地给出典型的示例来讲解柏努利方程的应用。一堂生动活泼的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总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多思考、多总结、多归纳,让他们主动获得知识,从而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非智力因素培养与情感教育相结合

部分中职学生在初中学习成绩不佳、行为习惯不好,在班上受到的关心爱护不够,更常常受到教师家长的批评。到了新校,他们有要求进步的愿望,但又担心在新校不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怕被批评,又要“混”下去。他们没上学时盼上学,上了学又盼放假。他们既有感情上的障碍,又需要感情上的满足,所以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让学生感到教师和蔼可亲。化工原理不是一门好学的学科,教师要指出能学好的方法,提要求要既严格又合理。当学生学习不认真纪律又差时,教师不可急躁而采用简单粗暴的态度,禁止和训斥都要注意避免,否则学生会产生逆反心理和消极抵抗情绪。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和谐关系。盖杰和伯纳在“教学心理学”中指出:“对教师来讲,表扬是最易使用和最自然的,有效的形成动机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表扬随着某种行为的频率增加。”教师对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要给予热情鼓励,给予及时肯定表扬,使学生心理上亲近教师。他们把教师作为知心人,就会肯讲心里话,并提高学习劲头,从而取得良好的成绩。

2.让学生感到化工原理好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心是创新能力的心理依据。纵观古今,凡是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人,无一不是充满自信的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对中职学生来说更要特别注意。教学实践也证明,凡具备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相应知识信息的学生,对于解决问题就充满了信心和把握,学习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我在化工原理课上讲授新内容之前先了解学生前面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检查复习这一环节,发现学生缺少什么基础知识,先补上,使知识的链条不脱节,这样在学习新知识时学生就有自信,学习才有效果,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发展。

3.创造师生讨论的课堂环境。我在讲述精馏或吸收塔设备设计时,将全班学生分为4―6人一组,将课桌排成方形。学生在这种环境下畅所欲言,不受拘束,充分讨论,自然心情舒畅,思维积极,创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三、非智力因素培养与更新教学手段相结合

在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过程中,更新教学手段是十分必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视听并举、图文并茂、生动有趣、人机对话等特征,能增强教学的表现力、重现力、感染力,增进教学过程的娱乐性。这不仅对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维持学习兴趣大有好处,而且能调动学生情感因素,发挥大脑右半球功能,给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统一的教学过程提供新的条件和技术支撑。为此,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不断改革和更新传统教学手段,使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互相补充和融合渗透。

针对职业类院校教学化工原理多媒体电子教案,合理地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形象地展示抽象的概念或过程,动态地展示设备结构、操作原理、工艺流程中物料的流动情况,使原本难讲难学的教学内容更直观、生动、形象,降低教学难度,学习效果明显提高,从而使教师将精力与时间更多地集中在对知识的讲解和与学生的交流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参观实践,培养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

化工原理作为一门实践很强的一门学科,学生要熟练了解各种单元操作及设备的原理,离不开实践观察;要从学习中提出创造性见议,离不开实践观察;要培养创造性思维,扩大认知领域,学好化工原理这一门课程,更离不开实践观察。例如:(1)通过调查发现,看见过与没有看见过板框压滤机的同学相比较而言,看见过的同学很快就能了解其结构和流体通道及操作原理等问题。(2)学校组织参观化工厂,学生看到换热器、旋风分离器、管道及阀门、反应罐、离心机、干燥器设备等设备后,能够针对实际设备与书本知识进行比较并提出大量问题,自觉地进行联想,进行科学猜测,并能通过适当途径去论证。通过参观实践,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得以发挥,创新能力能得到发展。

以上是我几年来的一些尝试,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因此,在化工原理教学中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戴家隽.非智力因素培养与开发[J].中国高教研究,1999,(4).

[2]陈文君.非智力因素理论与素质教育[J].衡水师专学报,1999,(1).

[3]李明良,曾方.创新教育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2,(12).

[4]高枫,孙怀宇,王祝敏,王国胜.启发式教学法在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中的探索.化工高等教育,2007,1:56-58.

标签关键词:

 备案号:

联系QQ: 邮箱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