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法在保险原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任务驱动法在保险原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摘 要】在保险原理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学生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改变学生了的学习状态,使学生更能主动建构实践、思考、运用、解决、高智慧的学习体系。
【关键词】任务驱动;保险原理;应用
《保险原理》是保险实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石。课程涉及面广,涵盖知识多,而且许多知识点都很抽象,加之学生是首次接触保险知识,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和途径,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仍然采用“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进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综合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建构主义理论中的一种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由教师巧妙设置任务,把教学内容融于实际任务中去,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老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它是一种以学生主动学习与教师加以引导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能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的学习状态。
二、任务驱动教学在保险原理教学中的“颠覆”性意义
1、有利于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以被动的方式学习。采用任务驱动教法,侧重于注意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自主性的发挥;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学会收集各方面的信息资料,学会对已有的资料做多方面的分析和选择,促使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化与延伸,并在力图对一个问题寻找多个解决问题路径“密钥”的过程中,培养和形成创造性思维。
2、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教学方法,学生处在特定的创设情景中,在不充分信息的条件下对复杂多变的问题独立做出判断和决策。通过这一过程,学生能将所学的有关知识应用到思考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既强化了理论知识掌握的深度和牢固性,更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有利于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学习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事前给学生下达一个具体任务,使学生前瞻性地在思想上产生需要完成任务的紧迫感。在任务的驱动之下,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在任务进行过程中,遇到问题时,他们主动地查找资料,互相交流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就完全打破了教师“一言堂”的窠臼。学生在整个过程中,自己去操作,去尝试,去创造,去突破,并从中去体会亲身探索的成就感,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有利于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学习。
4、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会沟通和合作
目前,高职院校的在校学生全都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生的独生子女,普遍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在任务驱动教学的过程中,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等,强调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倡导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和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这就通常要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任务,通过“分组”和“集团”的共同协作,最终培养了学生互相沟通,尊重他人、说服他人、服从他人的“团队”素养。
三、《保险原理》课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设计
在保险原理的教学中,传统的教学形式是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知识总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基本上是被动,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形式上是提出任务――任务分析――解决任务――总结评价。
1、提出任务
在任务驱动法中,任务是一系列教学活动的中心,是实现教学目的的载体,是联结知识与能力的桥梁,所以任务的提出是关键。教学任务的提出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思维,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考虑问题。根据课程内容不同,一次课可以提出一个或若干个任务,即需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直观性和形象化。生动直观的形象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所学的新知识,发展能力。如保险的近因原则在保险实务中争议较多,学生较难从起作用的诸多原因中找出近因加以认定。因此在讲授近因原则时先给学生一个案例,设置如下情景:一工厂两名职工乘坐通勤车发生交通事故,年轻的员工甲当场死亡,年老的员工乙腿被撞折受伤住院,急救中因心脏病第二天死亡,单位为他们购买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保险公司对两个人的赔付一样吗,怎么赔?为什么?
2、任务分析
一旦给学生下达了本次课应当完成的任务后,如何顺利、正确地完成任务就成了重中之重。顺应情景,经过同学们讨论之后,再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对所提出的任务进行分析,明确其中隐含的知识点,分清新旧知识,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任务分析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必须给学生以适当的指导与帮助,但不要妨碍学生的独立思考,要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启发学生去寻求答案。要知道两个人的赔付是否一样,就要看两个人的情况是不是一样,所以入手点当是对两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3、解决任务
学生在完成任务分析后,已经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正当他们对学习产生极大兴趣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任务驱动法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来讨论、沟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思维过程流水般得以展现。学生的观点、方法得以交流,并且学生可根据对照别人的观点检查、审视、修正自己的观点,这种相互作用可以促进他们“高智商”思维的发展,特别是对有争议问题的讨论,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引导他们深入思考问题。同时,在解决问题时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4、总结评价
总结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采用“任务驱动”教学也一样,要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效果做总结评价。在这个环节,要发挥教师在总结评价中的主导作用,也要引导学生自己自评,以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组织学生互评,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如下案例:单位为员工购买了同一金额、同一险种的保险,这是相同情况,不同在于:员工甲当场死亡,员工乙腿被撞折并在急救中因心脏病突发第二天死亡。两者死亡时间和主要原因不一样,再对照意外保险的概念和内容来看,只有意外的、外来的、偶然的不可预见的原因导致的事故造成人身伤亡的才在赔付之列。导致员工甲死亡的近因是车祸,所以在意外保险赔付之列,可以全额给付保险金。而导致员工乙死亡的近因是心脏病,所以死亡之责不在意外保险赔付(下转封三)(上接第238页)之列,但腿折是由于意外所致,所以保险公司仅就员工乙腿折负责任,赔付相当金额保险金即可。
通过如上案例,在引导学生们充分讨论的前提下,我们就可以跟学生一起得出结论,即当发生并导致损失的原因有多个,并且在一连串发生的原因中有间断情形:有新的独立的原因介入,使原有的因果关系断裂,并导致损失,则新介入的独立原因是近因。此时,如果没有除外责任的规定,只需判断近因是否属于保险责任。若近因属于保险责任范围内的事故,则保险人应负赔偿责任;若近因不属于保险责任范围,则保险人不负赔偿责任。如果有除外责任的规定,若新原因为除外责任,在新原因发生之前发生的承保危险导致的损失,保险人应予以赔偿。
四、几点体会
通过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我们发现,在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有效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独立探索及合作的精神。但应注意:
1、要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氛围,将对整个课堂学习活动产生积极的作用。因此,在设计时,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图像、图形、视频、声音、动画、文字、文本等多种信息的功能,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现实化”的情境中,使学生在这种“真实”中探索实践,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2、任务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
对于许多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纸上谈兵”的传统教学方法是不可行的。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远比教师讲、教师示范要有效得多。教师对知识讲解、演示操作后,最好让学生操作练习,动手实践,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时注重它的可操作性,设计出只有通过实践操作才能完成的“任务”。这样让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达到学会、掌握知识的目的。
3、任务设计要有针对性
“任务”的设计要注重学生的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文化水平,教学上力求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独立探索与合作的精神以及学习兴趣等,严格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设计时,让任务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升级或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设计任务,始终从学生的角度考虑,真正做到以“兴趣为主线,以实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的”。
总之,在保险原理的教学中在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统筹兼顾,创设情景,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和获取知识,能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方法,并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
[2]曹娜,高林柱.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与教学,2006(12)
[3]张洪涛,郑功成.保险学[M].2003.
[4]单光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初探[J].管理探索,2009(12).
作者简介:余蓉(1968―),女,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