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经济系统视角的贸易与环境协调原理研究
基于生态经济系统视角的贸易与环境协调原理研究
[摘 要] 本文从生态经济理论的视角,对贸易与环境问题做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采用超循环理论对贸易与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因素进行了描述,想借此为贸易与环境问题的量化研究提出了一条新的途径。
[关键词] 生态经济系统 贸易与环境问题 超循环理论 协调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贸易与环境问题是指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在带动经济扩张的同时,会不可避免地增加物资投入量和废物排放量,并且改变某些资源的使用状态,从而增加了生态环境的压力所带来的问题。在当前理论界,将贸易――环境问题的由来归结为市场失灵、制度失灵和环境成本外部性三个方面。然而,当我们回顾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贸易――环境争端的背景时,我们看到从制度较为完备的发达国家到制度不完备的发展中国家,从市场经济国家到计划经济国家,这一问题存在着极强的普遍性,这说明,贸易与环境问题的根源并不仅仅在于市场、制度、成本这三个方面。笔者认为,这一问题是一个系统内部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及其不断进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必然矛盾,因为,作为贸易系统的高一级系统的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就是一个系统――生态经济系统。而超循环理论提出如果具有优势信息的话,竞争双方都可能成为胜利者。这一理论所说的竞争、选择、共存、统一的进化和自组织机制,对我们详细考察生态经济巨系统提供了一个可能的途径。
二、贸易与环境问题边界与实质分析
笔者认为,贸易与环境问题是生态经济系统中的一个具体问题,其边界受生态经济系统边界的制约。一般生态经济学理论认为,生态经济系统是由三个子系统,即自然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构成的复杂巨系统。三个子系统相互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人们通过对三个子系统的调控、管理和发展对生态经济系统实施其影响。因此,贸易与环境系统之间的问题必须纳入生态经济系统这一高层次巨系统下来考察。
生态经济系统的特征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自然系统和经济系统具有层次有序性,这是二者耦合形成生态经济系统的先决条件。如果子系统之间不存在耦合,系统将无法得到进化。这说明,自然系统与经济系统出现暂时的无序是整个生态经济系统进化的一种现象。二是自然系统的自然生长与经济目标的人工导向协调具有有序性,这种有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系统主体需求的变化而变化的,带有强烈的进化性质。三是自然系统与经济系统都有各自的运动及循环轨迹,各自都有自己特殊的有序稳态目标,这一稳态又具有持续性。这种持续性一方面表现为自然生长或经济利益获取需要一定的过程才能满足各自的需求;另一方面表现为一个层次需求满足后的惯性作用。四是自然系统与经济系统所具有的非平衡态结构,决定了二者必须相互进行不间断的交换活动以维持某一稳定状态,交换过程就是二者耦合过程,缺少交换这一过程或者交换过程的非对称性都会严重影响两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有序。这个交换过程始终都贯彻着“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五是生态经济系统中的生态循环与经济循环,都离不开生产过程这个耦合环节,这也是人在系统中主体地位的重要体现,而由于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人们对物资需求追求的无限性,二者的耦合方向和耦合度必须由系统的主导者控制才能完成,主导者的不控制或者控制失衡均会导致子系统内外部的循环不畅,使整个生态经济系统出现无序状态。这些特征都为研究贸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线索。
笔者认为,生态经济系统控制失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技术发展的单向性。技术是生态经济系统循环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技术进步不仅可以增强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也可以增强由人施加影响的自然系统维持自身循环的能力,同时可以通过自催化循环,使技术知识自身不断积累和增长。也就是说,如果技术的发展是经济和生态双向同步的,那么,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也能够维持自身的健康性。然而,从人类社会出现开始,技术的发展就是单向性的,即生产技术发展。这种技术越发展,经济越发达,而环境破坏越严重。这与人类对摆脱贫困、改善物质生活质量的要求的急速上升有关,也与人类对高质量环境需求的滞后性有关。二是经济系统物质代谢方式的单向性。长期以来,不断推动经济的增长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尽管现存生态系统尚未完全窒息人类的经济增长,然而不断扩张的经济增长,以及与其相伴相随的人口与需求的激增,日益使环境资源的匮乏成为现实。生态系统通过自身不断的物质循环运动,维持着生态平衡,并支撑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但是,现有嵌入生态系统的人类经济社会,特别是工业系统,为追逐资本的不断循环增殖,一直信奉沿袭着资源―生产/消费―废物的单向线性的物质代谢方式。在有限的生态大系统的承载能力下,毫无节制地从地球上攫取着资源能源,尤其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能源,又通过粗放扩张型的生产方式和日益膨胀的消费行为,将大量的废物抛入环境,不断加剧着地球资源能源的危机,引发着各种严重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三是子系统之间反馈机制缺欠。生态环境子系统是经济系统运行的依托,具有缓冲能力。环境在一定的容量限度内可以包容某些不恰当的人类行为造成的破坏。但如果环境质量恶化,一方面会降低人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会妨碍资源的利用,从而影响经济的发展。在存在人类活动的情况下,生态经济系统及其组成要素都不会按某一精确轨迹运动,它们的变化过程同时具有随机性、模糊性。同时,系统结构和要素之间的关系也具有灰色性,其结构信息、层次信息、关系信息不可能完全确知。这些不确定性严重影响着生态经济系统的信息反馈程度,造成了人们对生态环境自发展能力的过分信赖和对需求增长的不加限制,从而使生态环境系统和经济系统之间产生高度的非平衡性。四是贫困。身处贫困中的人们,几乎无法选择自己的生产行为方式和消费方式,他们很少把环境问题或可持续发展问题放在自己生活的首要地位。而且,无论经济如何发展,在同一区域或不同区域总有这些贫困的人群存在。相比较而言,个人和组织在选择解决贫困和环境问题时,往往倾向于急需解决的最低层次的贫困问题,这也是环境问题不能得到全神贯注解决的主要原因。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个结论:
第一,人类的需求层次决定了生态经济系统由无序向有序转化的时机,但这种转化的速度受组织对系统所进行有目的的调控的影响,这种调控包括合理取舍经济利益和生态环境保护,包括对处于弱势的生态系统进行快速的补偿,还包括改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等。
第二,经济系统与人类的最基本的需求直接联系,同时它又是改善和促进生态系统向使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动力之一。因此,发展经济仍然是区域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第三,生态经济系统的无序化是系统自组织的结果,但这一结果不是最终的,经过组织对系统的控制,可以使系统向有序的方向发展。然而,这种调控并不是停滞或放弃经济发展,而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大对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投入。
第四,组织对生态经济系统的控制的切入点,应放在对传统生产方式的转换和大力发展环境保护产业上,将单向线性的物质代谢方式转换为双向循环的生产方式,促进经济系统自身内部的代谢,减轻生态系统消化经济系统产生的“废物”的压力。
三、贸易与环境系统演化的超循环分析
生态经济系统中的贸易与环境系统由贸易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环境子系统等进化而来,每一个系统都相当于一个反应循环,例如,对于环境子系统,输入的是自然环境、生产排放、生活排放、环境治理技术、环境治理投入等,通过环境治理和自然消解,输出生成新的环境。贸易与环境系统中的每一个子系统在时间轴上的相互联系形成二级循环网络,各个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每一个子系统为其他的子系统提供催化剂,如生活需求、需求满足度、环境现状信息等,从而形成催化循环。如经济子系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与布局、投资水平等方面的资料、数据和信息,为其他子系统的发展创造了直接的物质条件,并直接作用和影响社会发展速度、环境保护投资额等。贸易与环境系统的各个子系统的催化循环,在功能上相互耦合,相互提供催化支持,形成了一个超循环系统。按照超循环理论的选择评价原理,形成超循环的贸易与环境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之间,既竞争又协同,从而选择和进化。使贸易与环境系统不断朝着有序方向演化。以经济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为例,它们耦合在一起,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一方面,经济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之间存在竞争,其竞争的对象是资金、技术和政府支持政策;另一方面,它们又互为对方的催化剂,经济子系统为环境子系统提供治理用的资金和技术,为环境子系统增加消解能力,而环境子系统能够消解一部分经济子系统产生的废物、废气、废水等,为经济子系统的扩张创造更大环境容量和更强的承载力。两者的耦合,使双方都能得到对方的催化支持,从而在更高的层次上加速对方的发展。
但是,不幸的是环境子系统在贸易与环境系统的超循环初期常常处于被动,从而缺乏与经济系统持久的抗衡能力,这便产生了环境问题。事实上,每一个超循环系统都有这样的情形出现,这是由系统演化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非线性作用产生的。这种非线性作用具体表现为各种超循环组织的形成、发展、解构和重组,超循环是贸易与环境系统非线性作用的载体和表现形式。从本质上说,超循环组织就是系统正反馈和负反馈这两种基本形式耦合而成的多重反馈结构,超循环组织功能上的耦合和循环互动正是通过各种正负反馈得以实现的。任何系统同时存在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种形式,正反馈有利于系统的涨落,负反馈有利于自组织的稳定,而且这种稳定性是动态的稳定性。正负反馈在不同的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主导地位,正反馈作用和负反馈作用表现相反的效应,负反馈抵消系统的随机或偶然因素,抵御系统环境对系统的随机或偶然噪声,控制系统保持稳定性。而正反馈则把系统中的随机或偶然因素放大,可使系统越来越偏离稳定状态,甚至导致系统崩溃。正负反馈是相辅相成地发生作用的,如果系统中仅仅仅存在负反馈,那么系统不可能向高级有序结构演化,反之,如果系统中仅有正反馈,那么系统就会一直处于动荡之中。
贸易与环境系统中存在着倍增的正反馈和起稳定作用的负反馈,整个系统由一系列多重正负反馈结构的超循环组织组成。它们之间通过功能耦合与循环互动,促使系统向高级有序方向演化。贸易与环境系统超循环组织由贸易子系统超循环组织模块、经济子系统超循环组织模块和环境子系统组织模块组成,它直接反映出各个子系统模块之间的循环、耦合和反馈关系。在这些循环关系中,进出口贸易总额年净增长率、三次产业经济增长率、GDP年增长率、财政收入年增长率、环境污染物总量等因素和指标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它们是不同子系统超循环组织间的循环催化剂,体现这人类需求的不同层次。因此,以这些因素和指标为中心,就可以构建起贸易和环境系统的超循环结构,进而为研究这一系统,特别是以量化方式研究提供一条可行的途径。
四、结论
作为生态经济系统的一部分,贸易与环境系统以非线性作用这种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进行超循环,这种超循环不是随意的循环反应,而是强调系统中各个子系统,以及组成要素之间的功能耦合和循环催化的互动关系,并通过包含多个正反馈和负反馈的多重反馈结构的超循环组织得以实现向高级有序结构的演化。
参考文献:
[1]钱学森:论系统工程[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lO~16
[2]欧阳志云 王如松: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可持续发展[M]//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丛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
[3]OdumEP孙儒泳等译:生态学基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4]刘文英 姜冬梅 陈云峰等:自组织理论与复合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J].生态环境,2O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