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原理内容是什么?彼得原理举例
彼得原理
彼得原理是由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现象研究后得出的结论。彼得原理指出,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
彼得原理的应用领域
彼得原理在员工管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提醒我们,在晋升员工时需要谨慎,避免将其提升到无法胜任的岗位,因为这会导致组织效率低下,甚至导致平庸者出人头地,发展停滞。
彼得原理与帕金森定律的关系
彼得原理与帕金森定律有联系。帕金森定律描述了组织中高级主管为了提升自己的权势,可能会故意降低组织效率,从而导致冗员累积的现象。这与彼得原理中提到的组织中人员被推到不称职级别的现象相呼应。
如何解决彼得原理带来的问题
为了避免彼得原理带来的问题,组织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员选聘机制,客观评价每一位职工的能力和水平,将职工安排到其可以胜任的岗位。不要把岗位晋升当成对职工的主要奖励方式,应建立更有效的奖励机制,更多地以加薪、休假等方式作为奖励手段。
彼得原理举例
小张是制造企业中的一名机修工,在这个职位上他表现突出,不但能诊断出机器的故障,还能不厌其烦地加以修复。于是他被提拔为该企业的领班。
但是,在他担任领班期间,他原先对机械的热爱和追求完美的性格反而成为他的缺点。他事事干预,极少坐办公室,常常亲自动手修理机器,而让原来从事那件工作的人呆站在一边,并且不会给其他工人指派新的任务。
结果部门里总堆着做不完的工作,而工人们完全乱了头绪,工作开展总是一团糟。从前小张是一位能干的机修工,但现在却是不胜任的领班了。
点评:在层级组织里,每个人都会由原来胜任的职位,晋升到他无法胜任的职位,这是管理上著名的“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向上爬”的原理。故事中的小张就遭遇了这样的怪圈。
个人的专业能力、思路、眼光,决定了他只能胜任某一个职位,不合理的晋升机制有可能使晋升者业务荒废,而且在新职位上工作也无起色。
重用是对优秀员工的尊重,重用的深层含义是对人才价值的认可,提拔仅仅是肯定其价值的一个方面,彼得原理告诉我们,提拔谁,并不是由他目前的业绩决定的,不能因为某人在现有岗位上干得出色,就简单断定此人一定能够胜任更高的职务。他的出色,也许正是因为目前的工作更适合他。一个优秀的执行者与一个优秀的指挥者完全是两回事。
唯官论是频频遭遇彼得怪圈的根本原因。从高层管理者来讲,喜欢把提拔作为激励手段;从一般员工来讲,追官逐利成为他们效力公司的动机。这不是我们追求的和谐局面。走出彼得怪圈的方法是,不以官位论英雄,不管职位高低,都能奖惩分明,都能论功行赏。
晋升是一种激励机制,但不应该成为主要的激励机制,更不应该形成一种制度,否则就会滋生论资排辈的思想,就会产生“苦熬”而等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