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网_生活中的科学原理解析

教育学里的泰勒原理的内涵

社科类 2024-11-13 16:080

泰勒原理:

摘要:泰勒原理详细阐述了课程编制的一般原理,并形成了以目标为中心的课程原理。本文对泰勒原理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梳理,并指出泰勒原理启示中小学教学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确立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理念、从多维度确立教育目标,教师要积极参与课程开发和编制。

关键词:泰勒原理教育目标 启示

拉尔夫・泰勒(Ralph W.Tyler)于1949年出版了其专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被学界誉为“经典课程范式”的泰勒原理。泰勒在书中详细阐述了课程编制的一般原理,并形成了以目标为中心的课程原理。该原理是课程开发研究领域最具权威性的理论形态,对教学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泰勒原理的内涵

泰勒提出了四个著名的问题: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围绕以上四个中心,泰勒提出了课程编制的4个步骤,简述如下:

1、确定教育目标

泰勒认为,教育目标是选择材料、勾划内容、编制教学程序、以及制定测验和考试的准则。对教育目标的选择必须考虑学生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学科专家的建议等多方面的信息,用教育哲学和学习理论对已选择出来的目标进行筛选,从而明确教育的职责。

2、选择学习经验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并帮助学生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进行有意义的建构。“学习经验”并不等同于一门学科所涉及的内容,也不等同于所从事的活动。而是指学生与环境中外部条件的相互作用。泰勒认为,教师选择的学习经验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技能、有助于获得信息、有助于形成社会态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组织学习经验

为了使学习经验产生累积效应,必须对它们加以组织,使它们起相互强化的作用。在组织学习经验时,应遵守3个准则:连续性(continuity)、顺序性(sequence)和整合性(integration)。连续性指直线式地陈述主要的课程要素;顺序性是强调每一后续经验以前面的经验为基础,同时又对有关内容加以深入、广泛地展开:整合性是指各种学习经验之间的横向关系,便于学生获得统一的观点,并把自己的行为统一的观点,自己的行为与所学的课程内容统一起来。

4、评价结果

评价的目的,就是要全面地检验学习经验在实际上是否起作用,并指导教师引起所期望的那种结果。泰勒认为,评价结果不应该只是一个单一的分数或单一的描述性术语,而应该是反映学生目前状况的一个剖析图,评价本身就是让教师、学生和有关人士了解教学的成效。另外,还要考虑各种评价方法的综合运用。

二、泰勒原理对中小学教学的启示

当前,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一定程度上发生可喜的变化。但问题也开始暴露出来。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我们的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等顽疾均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的医治;教学实践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所以,我们在大力推行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重新审视泰勒的课程原理,对当前的教育教学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是以学科教学为重心的,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强化和突出学科知识,而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和发展的整体关怀,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失去了创造性,成为知识的“容器”。改革教学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从以学科本位论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把每一个学生都看作是一个处于发展中的人,在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和赞赏学生,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对话与交往;在教学关系上,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的形成,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个性发展的完整性、具体性、独立性。

(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我国基础教育实践中,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这不利于学生身心和谐全面的发展。基础教育应该坚持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使学生各个方面得到和谐、自由、完整的发展。泰勒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动性,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研究问题”。教师要尽可能为所有学生的发展提供一切机会和条件,让学生体验成功,获得满足感。

(三)确立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理念

德国现象学大师胡塞尔(E.Husserl)认为:“生活世界是自然科学的被遗忘了的意义的基础。”回归生活世界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回归人本身。生活世界理念对教育的启示在于:教育是发生在师生之间的真实生活世界中的社会活动,生活世界是教育发生的场所,学生的体验和经验构成了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生活世界也是教育意义得以建构的场所,教育只有向生活世界回归才能体现教育意义的真谛;课堂教学应该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关注教育意义的建构,在现实生活中关注师生之间的对话与理解,追寻富有意义的、充满人性的教育。

“教学回归生活世界”要求知识教学与生活的整合,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的教学过程的价值,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性,关注知识教学与人的发展的内在联系和统一。

(四)从多维度确立教育目标

泰勒原理为我们揭示了教育目标的三个来源,即对学生的研究、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学科专家的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关注学生当前的需要和兴趣,并与理想的常模进行对比,找出二者之间的差距,这样就能更好地呈现教育目标。教育目标不仅包括外显的行为目标,还应该包括思维、情感等内隐的目标。教育目标不是预设的,而是生成的。因此,受泰勒原理的启示,我们应该从多维度确立教育目标。

(五)教师要积极参与课程开发和编制

泰勒除了提出课程编制的4个基本问题之外,还提出了第5个问题,即“学校或学院的教师如何从事课程编制工作”。长期以来,我国的课程一般是由政府部门统一规划,教师逐渐远离课程研制以及对其他课程事务决策的过程,成为单纯的课程内容的讲解者和知识的传递者。国家规定什么,教师就教什么。教师的课程实践主要是执行外部专家的课程指令、忠实地实施专家学者开发的课程材料,认为课程决策是政府部门和专家的事,与自己无关。随着课程理念的不断变迁和课程范式的转换,这种接受式课程实践已越来越不适应课程变革的需求。受泰勒原理的启发,我们要认识到教师是课程的重要开发者和编制者。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开发和编制,让教师成为课程实践的主体。

标签关键词:

 备案号:

联系QQ: 邮箱地址: